世界肉类组织副主席、中国肉类协会会长陈伟
新华网哈尔滨8月2日电(记者 李楠)8月2日至4日,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在哈尔滨举行。在2日召开的2025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暨《300秒看家乡》研讨会上,世界肉类组织副主席、中国肉类协会会长陈伟在致辞中表示,县域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核心载体。实践证明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围绕特色产业打造县域品牌,是县域经济振兴的关键路径。
我国肉类产业规模巨大,是重要的民生产业。陈伟说,从畜禽养殖来看,2024年,我国出栏生猪7亿头、家禽173亿只、肉牛5099万头、肉羊3.2亿只。从产量来看,2024年中国肉类总产量9780万吨,占全球肉类产量四分之一以上。中国猪肉、羊肉、禽肉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在45%、30%、20%左右。
“近些年中国肉类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,从肉类生产消费大国发展为肉类产业强国还需要进一步努力。”陈伟说,服务肉类产业发展是中国肉类协会的重要宗旨,聚焦于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,近些年协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:
一、呼吁和鼓励肉类产业链各环节开展资本合作,夯实肉类产业链基础。协会倡议推广“畜禽屠宰加工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养殖户”合作模式,倡导畜禽养殖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开展资本合作,通过资本型紧密合作模式与反哺机制,优化养殖环节与屠宰环节利益联结机制,构建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,夯实肉类产业链基础。
二、开展“推优”工作,反内卷,构建良性市场竞争。协会从中国肉类产业发展实际出发,借鉴国际经验,大力开展“推优”工作,确定优质肉类产品标准、制定优质肉类产品公共标识管理办法、制定优质肉类产品公共标识推广方案,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三、开展肉类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,强化对产业的人才支撑。协会建立了肉类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与评价体系,与企业深度沟通人才需求,与高校、科研机构、地方肉类协会、关联产业行业协会、专业培训机构、专业人士等紧密合作,联合培养产业人才。
四、推动肉类出口工作,拓展国际市场。协会积极协助农业农村部、海关总署等行业主管部委开展肉类出口调研工作、提供政策建议;全力协调解决肉类企业产品出口中遇到的困难;着力与国外政府、协会、企业沟通探讨深化合作、促进中国肉类产品出口的双赢模式。
近些年,为助力各地优势特色肉类产业发展,中国肉类协会启动了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共建项目,开展了锡林郭勒盟生态羊产业、重庆开州香肠产业、青海玉树牦牛产业、四川诺尔盖麦溪羊肉产业等近20个特色肉类产业合作共建项目。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、重点企业、科研单位等密切合作,切实支持当地优势特色肉类产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、提升养殖与屠宰加工技术、改进产品品质、丰富产品形式、拓展市场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“稳猪、扩牛羊、提禽、兴特色”是肉类产业发展的方向。陈伟进一步表示,中国肉类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,尤其在加强品牌建设、发展特色肉类产业方面大有可为。随着消费者对肉类安全、品质、风味、健康要求的提高,特色肉、品牌肉的需求将持续增长,围绕特色、品牌谋发展创效益是肉类产业提升的重要方向。
为期3天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、新华网、新华社黑龙江分社、哈尔滨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联合主办,哈尔滨会展博览有限公司承办。作为年会平行论坛,2025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暨《300秒看家乡》研讨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、新华网、新华出版社联合主办,旨在汇聚政府、企业、学界、媒体等多方智慧,共同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与新动能。